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返回
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戰略與路徑
-- 來源於價值中國網林景臻
商業銀行的國際化階段可以根據金融機構地理分佈指數GSI或海外資產占比兩個維度大致劃分為跨境發展、國際化(包括程度更高的國際本土化)和全球化發展三個階段。 而目前,在中國商業銀行中,只有中國銀行正從國際化初級階段向國際本土化階段發展,中國工商銀行正在加快從跨境發展階段向國際化階段跨越的步伐,其他銀行仍處於跨境發展階段。 儘管與國際銀行業相比,中國商業銀行的整體競爭力在不斷增強,盈利能力也在大幅提升,但在海外分支機構的佈局及商業銀行的管理水準上仍與國際銀行業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的戰略佈局 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研究報告稱,自2007年以來,中資金融機構境外並購呈現出金額大、次數多、分佈行業廣泛三大特點,而且並購和參股對象不僅限於亞洲,在美國、歐洲和非洲均有發生。 截至2011年年末,中國銀行已在32個國家和我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設立了586家分支機構,與180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家外資銀行分支機構建立了代理合作關係,建立起了覆蓋全球的人民幣清算網路。 截至2010年,中國工商銀行通過新設或並購,已在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近200家分支機構,再加上遍佈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家代理行,跨越亞、非、歐、美、澳五大洲的全球經營網路已基本成形。 近年來,一些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也嘗試加快國際化步伐。政策性銀行也從自身的海外發展戰略和財務考慮,開始對境外金融機構進行股權投資,國家開發銀行收購英國巴克萊銀行股權,也開始試水海外發展模式。 儘管與國際銀行業相比,中國商業銀行的整體競爭力在不斷增強,盈利能力也在大幅提升,但由於人力資源總量大,加之開發不夠、結構不合理,在區域、崗位、流程上的分佈失衡,導致許多效率指標仍明顯低於國際大銀行平均水準。以中國商業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的佈局為例,境外機構絕大多數設立在市場經濟發達或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而總部卻是在市場經濟尚在培育發展期的中國。 目前,絕大多數資產和利潤來源都集中在亞洲,尤其是港澳地區。但在非洲、拉美、中東歐地區存在大量的業務機會,中國銀行業的機構佈局卻又不能與之匹配。對於中國商業銀行有限的幾個網點而言,這些地區幾乎都是未開發的處女地。 筆者認為,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的戰略佈局的思維應該進行調整,不要僅僅局限於華人華僑及其企業,也不要僅僅局限於"走出去"企業,而應著眼於與中國有著密切經貿關係,如大宗商品和資源來源地、人民幣國際化的主導區域、經濟快速增長且規模較大的經濟體。 因此,未來戰略佈局要點應該是重要經濟區域和重大經濟體,並提升網點的密度,同時充分利用電子管道。 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的路徑選擇 雖然中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取得了一定進展,然而在海外增設分支機構較少,拓展海外市場能力不強,海外經營總體實力十分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商業銀行海外目標市場定位不准確,受自身對外部市場把握能力不足的影響,海外發展方式多偏向保守,海外擴張仍然多採用傳統的設置分支機構為主,形式比較單一。 這種自建機構的內生式發展方式往往受東道國法律、監管的限制。而目前國際上主要以並購為主進行跨國經營,這既可避免市場准入的限制,又能迅速提升中國商業銀行在該國金融市場的地位和經營能力,同時還可以減少新設立機構所需的大量資金。 事實上,相比過去,中國商業銀行"走出去"的方式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從最初的單純設立分支機構,到新設機構與海外並購並舉。 以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為例,中國銀行充分體現為綠地投資模式,即以自設網點機構為主,同時兼有一定機構的收購。而中國工商銀行則充分體現為並購,即褐地投資。當然,在這兩種國際化路徑之外,還有合資模式,即通過與國際組織或機構,或與當地政府合作設立銀行。 這幾種模式的採用在不同階段作用不同,不應偏廢。例如,花旗集團在並購公司並整合到一定程度後才進一步將有的公司改為分行,進而融入其整體戰略框架之中。而匯豐控股則以並購路徑為主,但其整合團隊的能力非常強,因此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近幾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後成功經營的案例中,以原班團隊或當地團隊經營的為多,如中國銀行收購新加坡航空租賃公司、吉利公司收購沃爾沃和五礦公司在澳大利亞的收購等都是如此。 當前,我們正處於後金融危機時代,國際銀行業格局的變化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深入都給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第一,國際銀行業監管規則中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顯著提高,並且加入了杠杆率作為監管工具。為了適應新的資本金監管要求以及去杠杆化,歐美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將收縮新興市場業務,從而給中國商業銀行留下了拓展市場的空間。 第二,隨著金融監管的強化,金融業的經營模式從高杠杆、高交易收入的盈利模式向更多依賴傳統業務的模式回歸,金融產品創新也更加審慎。中國商業銀行在金融衍生品等創新業務方面受到的國內監管一向比較嚴格,相對外資銀行發展滯後,而在傳統業務方面經驗豐富,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所以,國際金融業經營模式的變化有利於中國商業銀行海外業務的開展。 第三,在市場進入方面,危機中多數銀行受到衝擊,市場估值明顯下降,並購成本大大降低;同時,金融危機後,各國對外資准入政策變化不大,部分國家的銀行業受到衝擊,對外資的需求大大增加,反而導致准入的門檻有所降低,這無疑給中國商業銀行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海外投資、收購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admin: 發佈時間 :2013/03/1
上一篇:
用保险做财富杠杆
下一篇:
央行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
主頁
|
合作夥伴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版權所有 @ 2006-2019 神農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